|
用好質量管理方法 狠抓質量提升 助推質量強企近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質量強國建設綱要》,提出了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具體要求,對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、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,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。 質量是興國之道、富國之本、強國之策。黨中央、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強國建設。2016年全國兩會上,“建設質量強國”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。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以及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》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》等重要文件,都提出要建設質量強國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,“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,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,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”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質量作為繁榮國際貿易、促進產業發展、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要素,越來越成為經濟、貿易、科技、文化等領域的焦點。在政策的強力支持下,我國質量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,取得顯著成效,全民質量意識顯著提高,質量管理和品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。從企業組織微觀層面,我們每一位員工立足崗位充分保障及提升自身工作質量,全員齊抓質量提升,團結共建質量強企,無數質量強企匯聚在一起就是質量強國。 夯實質量技術和工藝基礎,是創造質量的根本所在 制造業生命在于質量,質量在于生產,生產成于技術。美國質量管理大師威廉·愛德華茲·戴明(William Edwards Deming)博士提出“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,不是檢驗出來的”。公司提出“質量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”,上道工序不給下道工序添麻煩,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戶,工序間“不制造缺陷、不傳遞缺陷、不接受缺陷”。而工藝技術是生產的基礎,每個細節都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,成材率的高低。夯實工藝技術基礎,不斷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、功能可靠性和質量一致性。持續推進工藝優化行動,提高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,提升質量整體水平。 提高質量管理水平,是創造質量的基本依托 技術和管理是企業質量保障體系的“雙輪”,其中,技術和工藝是硬基礎,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軟支撐。公司自1994年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后,依次通過了API Q1、IATF16949等質量體系認證。通過持續改進,健全管理體系,推廣卓越績效、六西格瑪、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,推行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的全流程質量管理,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。通過數字化車間、智能工廠建設,充分運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先進網絡技術,提升質量精準化控制和在線實時檢測能力。堅決執行“問題導向”原則,緊盯質量細節,利用5W1H質量管理方法,高效高質解決過程質量問題,確保產品質量。 質量工作標準化,是創造質量的根本保證 標準決定質量,不管是DMAIC,還是PDCA管理方法,最終都要形成標準化。只有工作標準化了,才能保證高質量。標準化可以規范質量活動,實現科學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。現代生產講的是效率,效率決定效益,要實現自動化,智能化生產,前提也是標準化。標準化可以使資源合理利用,簡化生產工藝技術,實現互換組合。工作標準化就是最大限度保證質量活動是規定動作,最大限度減少自由動作,只有這樣,才能保證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。 正如公司理念“向用戶提供符合質量標準,滿足用戶要求,用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”,滿足產品標準要求,是最起碼的要求,只有滿足客戶需求,提高客戶良好的使用體驗,才是質量更高的追求。質量穩定夯基石,質量提升拓未來,我們積極適應當前外部宏觀經濟環境變化,響應組織變革發展要求,緊盯外部市場和客戶需求迭代,持續進行工作改進創新,源源不斷進行質量優化、質量創新和質量突破,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質量競爭力和源動力,推進質量強企建設,助力質量強國建設,決勝全面小康目標輝煌實現。 |